您的位置:
> 新闻详情页

易心堂文化集团产教融合之社会培训

发布日期:2021-03-23 10:22:00   浏览量 :824
发布日期:2021-03-23 10:22:00  
824


2021年3月北京荣唐连环画博物馆承接的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2021文物修复专业教师书画装裱培训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着,培训导师为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修复专家张旭光先生,学员们在坚实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传统书画装裱技能培训,大家的学习进度突飞猛进,为期10天的课程紧张而充实,学习氛围热情高涨,小组搭档也默契十足,学员们收获了专业知识、学习了传统修复技艺,传承了“择一事,忠一生”的工匠精神。

张旭光老师进行传统书画装裱指导

学员进行书画镜片的装裱练习

修复培训班全员师生合影

古书画修复的绝活传人——张旭光


装裱世家得真传

  张旭光出生在装裱世家。早年,他姥爷刘定之是在苏州、上海闻名的书画装裱修复大师,先在苏州开“晋直斋”,又到上海开“刘定之装池”。老先生一身的好手艺,没把绝活儿传给儿子,却传给了女婿张耀选。只因为女婿心灵手巧悟性高,是干这个的材料。张耀选不到而立之年,就是上海滩一流的古书画修复高手了……

  1953年,新中国的故宫博物院筹建古书画修复室,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(时任副局长)带着院长吴仲超到上海恭请刘定之爷俩儿进京……于是,张耀选就成为故宫博物院古书画装裱与修复的开创者、奠基人。张旭光上中学时正赶上“文革”,父亲在干校劳动,被王冶秋点名紧急召回北京,然后直奔长沙,抢救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、帛书。那些经他父亲妙手保全下来的稀世珍宝,就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院。

  张旭光得到父亲的真传。他说,父亲对基本功的要求,比如排笔、鬃刷、压石这些工具,怎么拿着、怎么使唤,不是严格,是非常苛刻!我那时才二十多岁,觉得能裱上就行了。我的手法差一点儿,父亲一瞪眼,我就知道错了,快改。父亲不仅传给了他一丝不苟的精神,更重要的是教会他怎样做人。改革开放后,找父亲裱画的人多起来。张旭光业余时间帮着父亲裱画。一天,有人拿来一张黄胄的画,因保管不慎发霉了,要除霉后重新装裱。那画用的是夹宣,他在揭裱时,无意中揭出一层,就放在一边。一个朋友看见了说,补个印章,就又是一个黄胄啊!父亲这才注意到。他当着朋友的面就说,你要么把它给本主,要么当着人家的面把它给毁了。做人要凭良心,要走正道,邪的歪的,你甭想!

  甘于寂寞平凡心

  他们的工作环境太安静了。灰砖灰瓦,屋顶没有琉璃瓦。原来,这里是“冷宫”,是遗妃们养老的地方。他们原先是在太子学堂那个院子,后来搬到这里,纯属偶然,却与他们的工作性质有几分相似。做着冷门的工作,默默无闻,日复一日地修复着文物……

问到张旭光有没有感到职业疲劳或心烦的时候。他说,还真有。就是自己再热爱的职业,如果是重复性的活儿,干久了,也有烦的时候。根据“最小干预”原则,修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,要尽可能多地保留文物的原始信息,所以,能不修的就尽量不修,能小修的就尽量小修。其实,这对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你要不断地探索更新、更好的方法。有时被“憋”在那儿,想不出辙来,烦呀!就出去转一圈儿,是绝对不能“硬做”的。心情不好,没有感觉,必须停下来,因为文物安全最重要!他说,我们这活儿责任重大呀,非有极大的耐心不可,不说提心吊胆,也要小心翼翼。心累呀。当然,成功修复了一件文物,心中也有无限的喜悦!那种幸福,没法说,比什么都美!

&
书画
张旭光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资讯、图片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客服,我们将尽快处理!
Copyright2021 版权所有:北京荣唐连环画博物馆
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